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的一項重大民生決策,也是一項愛心工程,更是一項有利于國家長遠發展的民族振興工程,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但在農村學校,學生營養餐浪費現象十分嚴重。對此,我們必須尋找根源,從學生的品德教育和學校的管理兩方面去探索學生營養餐的管理新招。
一、學生營養餐浪費成因
營養餐工程是國家推行的工程,是一項關系到千萬孩子生長發育、營養健康的大事、好事,每個部門都希望把它做好,讓學生營養餐真正營養平衡、安全衛生,但許多中小學里學生午餐浪費現象驚人。是營養餐不對學生口味,還是勤儉節約的教育弱化了?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五點。
(一)眾口難調
現在的孩子口味都很挑剔,非常偏食,都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吃不吃。在家里,遇到不愛吃的飯菜,家長馬上會換樣,學生營養餐當然做不到這一點。學生營養配餐主要追求營養的平衡與安全、衛生,口味未必適合所有人。
(二)學生的認識偏差
有部分農村學生認為吃營養餐就是天天吃大魚大肉或者是山珍海味,不是現在的家常便飯。還有部分學生甚至說,“營養餐不是自己花錢買的,是白得的,想吃就吃,不想吃倒掉也不可惜,不關學校和其他人什么事?!?
(三)節儉觀念淡薄
目前,農村家長為孩子們創設的社會大氛圍缺乏節約意識,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孩子,導致他們不注意節儉,隨意浪費。學校教育孩子們要珍惜紙張,但是回到家里,一個字寫不好了,家長就會撕掉讓重寫;孩子剩飯了,家長會說一句“浪費糧食”,可把剩飯倒進了垃圾桶;家長們在家里不知道節水節電,到了單位,也是白天開燈,不管冷熱始終開著空調……這一切都對孩子有影響。
(四)家庭教育的溺愛
在農村學生中留守兒童較多,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他們認為自己給孩子的少了些,就從經濟上去補償孩子。因此,有些家長給孩子的生活費、零花錢十分充足。每天上學、放學時,街上小吃店的生意最火爆。這些學生手里有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零食反而成了這些孩子的主食,學校的營養餐也就理所當然不合口味。